币圈的Meme炒作,向来不缺奇葩故事。但这次,它盯上了“死亡”。与其说是创新,不如说是对人性底线的又一次试探。Zerebro联创Jeffy Yu的“死亡”事件,就像一枚投入粪坑的石子,瞬间激起腥臭的浪花,引来嗜血苍蝇的狂舞。
5月6日,一则讣告像病毒一样在币圈蔓延,宣告着这位“天才”的陨落。2002年出生,15岁进斯坦福,19岁成工程师,21岁创Zerebro,Jeffy Yu的履历光鲜夺目。然而,天才的光环,却掩盖不住这出闹剧的本质——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骗局。所谓的死亡,不过是流量收割的工具,是庄家收割散户的镰刀。与其说是缅怀逝者,不如说是对人性贪婪的精准拿捏。Jeffy Yu把死亡当成行为艺术,而币圈的赌徒们,则把这场“艺术”变成了血腥的赌场。他们不在乎真假,不在乎道德,只在乎能不能从中捞一笔。这已经不是投资,而是对人性的侮辱。
Jeffy Yu的“死亡”事件,并非横空出世。5月4日,他在Pump.fun上的直播“自杀”——用枪抵住下颚,一声枪响后画面变黑——是这场闹剧的开端。与其说是告别,不如说是预告。预告着一场精心策划的财富收割。
直播“自杀”?这种博眼球的戏码在Pump.fun上并不罕见。但Jeffy Yu的特别之处在于,他把“死亡”变成了营销的噱头。先是直播“自杀”,然后发布讣告,紧接着是Mirror上的“遗书”,以及其中提到的代币\(LLJEFFY。这一系列操作,环环相扣,将“死亡”的流量价值榨干殆尽。然而,这场表演的漏洞百出。Github上的活动记录,疑似本人地址的交易操作,以及随便给钱就能发布的讣告网站,都暴露了“死亡”的虚假。更可笑的是,竟然还有人认真分析\)LLJEFFY的K线图,试图从中寻找“逝者”的投资逻辑。币圈的疯狂,可见一斑。
纸终究包不住火。5月6日,@Irenezhao_的一则爆料,直接击穿了Jeffy Yu的“死亡”谎言。随后,Wonderland创始人Daniele披露了一封Jeffy Yu发给早期投资者的信件,信中Jeffy Yu声称自己遭受骚扰、敲诈和威胁,选择“假死”是为了摆脱困境。这封信,与其说是“求救信”,不如说是为自己的行为辩解。他把自己的行为归咎于外部压力,却丝毫没有反思自己行为的道德底线。更讽刺的是,他在信中还强调“假死”不违法,自己状态一切都好。一边说着自己被逼无奈,一边又急于撇清责任,这种虚伪的姿态,令人作呕。
更进一步的证据是,Lookonchain监测到,在5月6日上午,一个可能与 Jeffy Yu 相关的钱包以 8572 \(SOL (127 万美元)的价格售出了 3555 万 \)ZEREBRO,然后将 7100 \(SOL (106 万美元)转移到 \)LLJEFFY 的开发钱包“G5sjgj”。这无疑证实了,所谓的“死亡”,不过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敛财游戏。
Jeffy Yu的“假死”闹剧,最终演变成一场人性的炼狱。$LLJEFFY代币的涨跌,成了衡量人们道德底线的标尺。当交易的欲望战胜了对生命的敬畏,当逐利的冲动压倒了对逝者的尊重,币圈的疯狂,再次刷新了人们的认知。
即使Jeffy Yu的“假死”已被证实,\(LLJEFFY代币的交易依然火热。社区里甚至出现了“无论死没死,还在销毁代币的项目方就是好项目方”的奇葩言论。在这些人眼中,Jeffy Yu的生死,不过是K线图上的一个数字,是他们博弈的筹码。他们不在乎真相,不在乎道德,只在乎能不能从这场“死亡”中分一杯羹。这场闹剧,与其说是Jeffy Yu一个人的表演,不如说是散户与庄家共同导演的闹剧。散户的贪婪,庄家的操纵,共同推动着\)LLJEFFY代币价格的过山车。而最终,被收割的,永远是那些盲目跟风的散户。
5月6日下午,$LLJEFFY在一波大拉之后,因为@Irenezhao_的爆料迎来暴跌,在这波大拉之中被吸引来的资金,都被套在了高点。项目方还在不断买入和销毁,但是如此多的套牢盘,对于该代币来说,再次冲击高点,可能性已经很低了。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“假死”局,代币的涨跌,本就是短线的情绪和主力的操盘共振。
Jeffy Yu在“遗书”中多次提到“I hate money”,然而,\(LLJEFFY代币的故事,就像是对他“遗书”的一次讽刺。疑似他本人的地址在他“死后”的交易行为,更像是在嘲讽着“I hate money”的虚伪。如果说Jeffy Yu的初衷是想通过“死亡”来表达对金钱的厌恶,那么\)LLJEFFY代币的疯狂,无疑是对他的一次狠狠的打脸。他或许想用“死亡”来唤醒人们对人性的思考,但最终却只激发了人们对金钱的贪婪。或许,这才是这场“行为艺术”最真实的意义——它揭示了在金钱面前,人性的脆弱与丑陋。正如Jeffy Yu所说“这件艺术品是关于人性的”,而“在你交易时,你会忘记数字背后的人性”。币圈,就是一个放大镜,它放大了人性的贪婪、恐惧和疯狂,也放大了道德的沦丧和底线的崩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