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我,Ray.bit,一個自詡對比特幣略懂一二的技術控,看到沉寂已久的比特幣生態突然冒出個 #Alkanes,說實話,第一反應並非驚喜,而是警惕。星光不問趕路人,歲月也不會白白眷顧沒有價值的東西。這一年來的沉寂,真的是在積蓄力量,還是僅僅在等待下一個被炒作的熱點?
不得不承認,#Alkanes 的出現確實像一顆炸彈,把那些昏昏欲睡的目光重新拉回了比特幣生態。一天十倍的 #METHANE,讓人彷彿回到了 2023 年那個百花齊放的時代。但仔細想想,這真的是百花齊放嗎?還是又一次的資金盤遊戲?
我看到的是,一幫人瘋狂 FOMO,另一幫人默默離場。交易所恨不得立刻上幣,KOL 們開始搖旗吶喊。但有多少人真正理解 #Alkanes 背後的技術邏輯?又有多少人關心比特幣生態的長期發展?
這次的異動,更像是一場遲到的狂歡。一年了,大家太需要一個新的故事來刺激神經。但狂歡過後呢?是真正推動了比特幣生態的進步,還是留下了一地雞毛?這才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。
#Alkanes 的出現,被一些人視為比特幣生態從 1.0 邁向 2.0 的標誌。所謂 Bitcoin 2.0,核心敘事無非圍繞著 OP_CAT、BRC 2.0 和 Runes 2.0 這三大方向。但坦白說,我對這些所謂的“新協議”抱持謹慎態度。真的是技術革新?還是換湯不換藥的炒作?
BRC-20 的官方升級版 BRC 2.0,引入了 EVM(以太坊虛擬機),這被一些銘文玩家視為救命稻草。彷彿只要有了 EVM,銘文就能起死回生,就能參與 DeFi 了。但我想問,比特幣生態真的需要 EVM 嗎?
EVM 固然帶來了可編程性,但同時也引入了以太坊生態的複雜性和安全風險。更重要的是,這是否背離了比特幣的本質?比特幣的魅力,不就在於其簡潔、安全和去中心化嗎?引入 EVM,是否會讓比特幣變得臃腫不堪,甚至更容易受到攻擊?
我認為,BRC 2.0 對 EVM 的迷戀,是一種對以太坊生態的拙劣模仿。它或許能短暫吸引一些資金回流銘文市場,但長期來看,很難真正推動比特幣生態的發展。銘文的頹勢,並非缺乏可編程性,而是缺乏真正的價值和應用場景。
OP_CAT 作為比特幣的一項指令,如果啟用,理論上可以為比特幣帶來更多的可能性。sCrypt 在 Fractal Bitcoin 上進行的 #CAT 20 實驗,以及 Udi Wertheimer 發布的 CATNIP 協議,都試圖基於 OP_CAT 構建比特幣原生的代幣協議。這些嘗試,無疑值得肯定。但 OP_CAT 面臨的最大挑戰,是如何解決流動性問題。
無論是 #CAT 20 還是 CATNIP,都將解決流動性問題作為重點。這恰恰說明了比特幣生態缺乏流動性的頑疾。沒有流動性,再好的協議也難以發展壯大。但 OP_CAT 真能打破這個魔咒嗎?我對此表示懷疑。
比特幣的底層架構,決定了其在處理複雜交易和智能合約方面存在局限性。OP_CAT 或許能帶來一些創新,但很難從根本上改變比特幣生態的流動性困境。更現實的做法,或許是探索 Layer 2 解決方案,或者尋找更適合比特幣生態的 DeFi 模式。
Alkanes 作為 Runes 2.0 的代表,其首個 Free Mint 代幣 #METHANE 的暴漲,再次證明了市場對新概念的追逐。但 Alkanes 的爆紅,究竟是技術創新帶來的,還是市場炒作的結果?我更傾向於後者。
Alkanes 的核心賣點,是將智能合約引入了比特幣 L1。但這種智能合約,與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約相比,簡陋且功能有限。更重要的是,Alkanes 的代幣經濟模型,存在明顯的龐氏嫌疑。早期參與者獲利豐厚,但後續入場者很可能成為接盤俠。
與 Alkanes 相比,Mikael 發布的 RSM(Runes State Machine)似乎更具潛力。RSM 旨在提供可編程的 Runes 解決方案,同樣試圖解決比特幣生態的流動性問題。如果 RSM 能夠在技術上取得突破,或許能後來居上,成為 Runes 2.0 的真正代表。
回顧 Bitcoin 1.0 時代,湧現出 BRC-20、Runes、BRC-420、Atomicals、PIPE、Tap Protocol 等一眾協議。這些協議曾經風光無限,但也暴露出諸多問題。如今,Bitcoin 2.0 來襲,這些老牌協議是否還有機會煥發新生?
BRC-20 作為比特幣生態的開端,其意義不言而喻。Domo 開創性的 Token 發行協議,確實點燃了市場的熱情。但 BRC-20 的問題也很明顯:缺乏實際應用、交易擁堵、gas 費用高昂。$ORDI 作為 BRC-20 的龍頭,市值一度達到 20 億美金。但這種市值,建立在炒作之上,而非實際價值。
BRC-20 的升級版 BRC 2.0,試圖通過引入 EVM 來解決這些問題。但正如我之前所說,這是一種飲鴆止渴的做法。我對 $ORDI 的未來並不看好。它的市值神話,很可能隨著 BRC-20 熱潮的退去而破滅。
Runes 是 Ordinals 創始人 Casey 試圖取代 BRC-20 的嘗試。它利用 Bitcoin 的 UTXO 模型和 OP_RETURN 操作碼,設計了更高效、簡潔的代幣發行機制。但 Runes 上線之初,gas 費用一度飆升至 3000,這讓人們對其效率產生了懷疑。
\(DOG 作為 Runes 的龍頭,市值也一度達到 10 億美金。但與 \)ORDI 類似,這種市值也缺乏實際支撐。我認為,Runes 的前景並不樂觀。它或許能在技術上優於 BRC-20,但很難真正取代 BRC-20 在市場上的地位。
BRC-420 是一個基於 Bitcoin Ordinals 的开源協議,試圖將元宇宙概念引入比特幣生態。它結合 Merlin Chain 的 Layer 2 解決方案,提升資產流動性和跨鏈應用。Blue Box 作為 BRC-420 的龍頭,也曾風靡一時。
但比特幣生態真的需要元宇宙嗎?我對此表示懷疑。元宇宙概念本身就存在諸多爭議,將其強加於比特幣之上,只會讓比特幣變得更加複雜和混亂。我認為,BRC-420 的嘗試,很難在比特幣生態落地生根。
Atomicals 上線之初,因其技術精湛和“一幣一聰”的設定而備受追捧。Arthur 發布的“AVM”更是讓社區高潮。但好景不長,Arthur 隨後便下落不明,Atomicals 的熱度也隨之下降。#ATOMARC 作為 Atomicals 的龍頭,也未能倖免。
Arthur 的失蹤,是一個謎。但它也反映了比特幣生態的一些問題:缺乏監管、項目方跑路、社區信任缺失。我認為,Atomicals 的失敗,是一個警鐘。它提醒我們,在追求技術創新的同時,也要注意風險防範。
PIPE 協議試圖融合 RUNES 和 BRC-20 的優勢,解決公平鑄造和中心化問題。$PIPE 作為 PIPE 的龍頭,也曾引發市場 FOMO 情緒。但 PIPE 的設計,並未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。
公平鑄造是一個偽命題。在市場經濟中,資源永遠是稀缺的。無論採用何種機制,總會有人受益,有人受損。我認為,PIPE 的嘗試,只是一種改良,而非革命。
Tap Protocol 作為 Trac Network 發布的 Bitcoin Layer 1 協議,試圖通過引入智能合約功能、多重發送能力、DeFi 等特性,擴展 Bitcoin 的應用場景。$TAP 作为 Tap 的龍頭,也一直堅守在比特幣生態。
但我認為,Tap Protocol 的前景並不樂觀。比特幣 Layer 1 的局限性,決定了 Tap Protocol 難以實現其宏偉目標。或許,Tap Protocol 應該考慮轉向 Layer 2 發展,或者尋找更適合比特幣生態的發展方向。
從整體上看,新協議與老協議最大的區別,似乎在於是否具備可編程性。老協議更偏向於 Token 發行,而新協議則試圖引入智能合約、DeFi 等更複雜的功能。但這種差異,真的是進化的標誌嗎?我認為,這更像是一種本質上的變革,一種對比特幣精神的背離。
比特幣最初的設計理念,是簡潔、安全和去中心化。但現在,越來越多的協議試圖在比特幣之上構建複雜的應用,這無疑增加了比特幣的安全風險,也使其變得更加中心化。更重要的是,這些複雜的應用,是否真的有必要在比特幣上實現?
我認為,比特幣應該堅守其作為價值儲存手段的本質,而不是試圖成為一個萬能平台。過度追求功能擴展,只會讓比特幣變得臃腫不堪,最終失去其核心競爭力。新協議或許在技術上更為先進,但它們也背離了比特幣的初心。
#Alkanes 的快速崛起,以及 #METHANE 的驚人漲幅,讓人不禁懷疑這背後是否隱藏著精心策劃的財富盛宴。一個新協議,在短短幾天內就能吸引如此多的關注和資金,這絕非偶然。我認為,Alkanes 的成功,離不開以下幾個因素:
首先,是交易所的快速上幣。#METHANE 能夠在 Gateio 等交易所快速上幣,這無疑為其帶來了巨大的曝光度和流動性。但交易所為何如此積極?這背後是否存在利益輸送?
其次,是錢包的支持。OKX 和 Unisat 等錢包對 Alkanes 協議的支持,也為其用戶提供了便利。但錢包為何如此配合?這是否也是一種變相的利益捆綁?
最後,是大 V 的站台。一些知名的 KOL 在社交媒體上大力宣傳 Alkanes,這無疑為其吸引了大量的關注。但這些 KOL 是否真正了解 Alkanes?他們是否收了項目方的錢?
我認為,Alkanes 的暴富之路,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財富盛宴。項目方、交易所、錢包、KOL,各方勢力相互勾結,共同推高 #METHANE 的價格,最終收割散戶的利潤。這種模式,在加密貨幣市場屢見不鮮,但每一次都讓人感到失望。
最後,我想問一句:Make Bitcoin Magic Again?這句口號聽起來很美好,但究竟是誰的 Magic?又是誰的 Game?
如果所謂的 Magic,是指通過炒作新協議、發行新代幣來快速致富,那麼這只是一場零和遊戲。少數人獲利,多數人虧損。這種 Magic,並非真正的創新,而是對市場的掠奪。
如果所謂的 Game,是指各方勢力相互勾結、操縱市場、收割散戶,那麼這是一場不公平的遊戲。在這種遊戲中,散戶永遠是弱勢群體,很難獲得真正的收益。
我認為,比特幣生態需要真正的創新,而不是炒作概念;需要公平的市場,而不是操縱遊戲。只有這樣,才能 Make Bitcoin Magic Again,才能真正推動比特幣的發展。否則,所有的喧囂和繁華,都只會是曇花一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