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陆

币安救场?HyperLiquid遭狙击:一场“去中心化”的惊天骗局!

author 2025-03-30 39人围观 ,发现0个评论 DeFi以太坊交易平台智能合约山寨币

HyperLiquid再遭狙擊:去中心化之名,中心化之實?

作者:Scof,ChainCatcher

編輯:TB,ChainCatcher

HyperLiquid,這個號稱要革新鏈上交易的去中心化合約平台,最近又雙叒叕出事了!上次被巨鯨利用高槓桿漏洞攻擊的事件還沒過去多久,這次又栽在了流動性極差的Meme幣$JELLYJELLY身上。同樣的配方,同樣的味道,看似公開透明的操作背後,暴露的是HyperLiquid在風控機制上的巨大缺陷,以及那股揮之不去的傲慢。上次調整機制,看來只是隔靴搔癢,HyperLiquid終究還是要為自己的自負付出代價。

\(JELLYJELLY狙擊事件始末</h3> <p>昨夜,一場針對\)JELLYJELLY的鏈上圍獵在HyperLiquid上演。這場圍獵的核心策略就是:通過惡意開空單、操縱現貨價格,誘騙系統強制平倉,進而洗劫平台金庫。整個過程充斥着算計和風險,也引發了加密社區的廣泛關注。

事件的起點是一個高達408萬美元的\(JELLYJELLY空單,由地址0xde9...f5c91以\)0.0095的價格開出,並投入350萬USDC作為保證金。別被這筆巨額保證金迷惑,這其實是引誘系統上鉤的“魚餌”。

緊接着,另一個地址Hc8gN…WRcwq在現貨市場開始瘋狂砸盤,人為製造空頭浮盈。空單持有者見狀,迅速提走大部分保證金,使得平台不得不自動接管倉位,將風險轉嫁給金庫。這種手法簡直無恥,但卻高效。

更令人髮指的是,操盤者隨後又反手拉盤,大量買入\(JELLYJELLY,直接將幣價抬高,導致系統持有的空單瞬間巨虧。恐慌情緒蔓延,散戶開始瘋狂撤資,金庫壓力倍增,爆倉價位不斷下移。高峰時期,金庫浮虧一度超過1000萬美元,TVL(總鎖倉價值)也銳減約2000萬美元。加密KOL @ai_9684xtpa甚至分析,如果幣價漲至\)0.17,金庫將會被徹底清算,面臨高達2.4億美元的損失。這簡直就是一場豪賭,賭的是HyperLiquid的底褲!

鏈上數據顯示,拉盤地址曾持有1.2億枚$JELLYJELLY,價值約500萬美元,是鏈上最大的持倉者。但目前該地址的資金疑似已經耗盡,幣價也開始劇烈波動,這場鬧劇似乎要落下帷幕。

社區炸鍋:幣安救場,拔網線跑路?

這場驚心動魄的鏈上狙擊事件迅速引爆了Twitter,引發了激烈的討論和口水戰。

加密KOL @thecryptoskanda率先發聲,直接呼籲幣安上架\(JELLYJELLY。令人意外的是,幣安聯合創始人何一竟然轉發了這條推文,表示認可。更令人震驚的是,幾分鐘後,幣安官方就宣布即將上线\)JELLYJELLY永續合約。這速度,簡直是火箭發射!

然而,就在社區議論紛紛之時,HyperLiquid官方卻做出了一个讓人大跌眼鏡的決定:直接下架$JELLYJELLY交易對!更諷刺的是,在下架前,他們還清算了空單,反而賺了70.3萬美元。雖然官方聲稱這是委員會的投票決定,但這種“拔網線”式的操作,無疑引發了更大的爭議。這哪裡是去中心化平台該有的樣子,簡直就是中心化交易所的翻版!

BitMEX創始人Arthur Hayes直接開炮,怒懟:“HyperLiquid已經不再去中心化”,並預測HYPE代幣將持續走弱,最終歸零。不得不說,Hayes的嘴還是那麼毒辣。

Sonic Labs聯合創始人Andre Cronje也發文批評HyperLiquid的槓桿機制。他認為,槓桿倍數不應該是固定的,而應該根據可用流動性和實際波動性進行動態調整。例如,小倉位可以給予1000倍槓桿,而大倉位則應該限制在1.2倍以內。在DeFi領域,固定槓桿本身就是一種極其危險的設計。Cronje的觀點一針見血,直指問題核心。

鏈上偵探ZachXBT更是怒不可遏,直接批評HyperLiquid官方存在操縱價格的行為,同時對黑客在平台上開設洗錢倉位視而不見、毫無作為。ZachXBT的憤怒,代表了許多用戶的心聲。

在事件發生後,HyperLiquid官網顯示,HLP TVL在短時間內驟降至1.97億美元。要知道,HLP TVL此前可是高達2.4億美元。這場狙擊事件,直接讓HyperLiquid損失慘重,顏面掃地。

一時間,輿論風向徹底逆轉。曾經被信徒們捧為“鏈上幣安”的HyperLiquid,正在迅速失去市場信任。這種過山車式的轉變,讓人唏噓不已。

去中心化外衣下的中心化内核

雖然這次圍獵事件暫時以HyperLiquid下架$JELLYJELLY交易對、平台勉強止血告一段落,社區也通過這次事件進行了一次對機制漏洞的“實战檢驗”,但背後的問題遠未得到解答。

例如,在第一次機制被攻擊後,平台是否真正評估過槓桿與流動性之間的失衡風險?這一次在面對清算危機時,為什麼選擇用下架交易對這種近乎中心化的方式止損,而不是依靠預設的風控機制?難道所谓的风控机制,只是摆设?

更深入地思考,如果平台一直強調去中心化,那為什麼在關鍵時刻能夠一鍵“關網”?如果選擇“求生優先”,那HyperLiquid與中心化交易所的本質區別又剩下多少?難道仅仅是多了一个“去中心化”的头衔?

這些未解之謎指向一個更深層的困境:當去中心化平台面對極端市場衝擊時,究竟是讓代碼說話,還是由後台團隊拍板決策?這是一個關乎DeFi精神的根本性問題。

作為用戶,我當然希望鏈上交易能夠成為未來的趨勢,但HyperLiquid是否真的能走到那一步,我持保留態度。或許它只是一個試驗品,或許它能倖存下來並成為新的行業標準。但至少現在,它的去中心化敘事,已經岌岌可危,站在懸崖邊上。

请发表您的评论
Powered By huitongfx.com